学术信息 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信息 >

【陕西日报】百年济世笃行大医大义 精诚使命践行健康中国

发布时间:2018-07-27 11:10:11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十三朝古都西安,这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是一座活力四射,蓬勃向上的文明之城。

伴着蓬勃的律动和使命的召唤,改革开放40年,医疗卫生领域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是医疗改革的主阵地,我们一起走进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来聆听他改革发展的声音,饱览那雄浑崛起的磅礴气势,感受这支功勋卓著的百年老字号医院创新发展的强劲节拍。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领导班子,深知医、教、研、教学型医院应具有不断创新发展、深化内涵建设的动力,医院聚焦一切为了健康中国这一深远的命题,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新使命,全力以赴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健康丝路”建设,将医院发展成为辐射面更广、影响力更大、综合实力更强的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

有一种跨越,波澜壮阔,震撼人心;有一种豪迈,穿越时空,直抵未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发展,即是新中国现代医学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成就了一大批中国早期现代医学学科具有开创性和奠基者的医学大家,奠定了中国医学科学事业发展基石,始终承担着西北地区医学领军团队的重责。改革开放40年,医院教学科研实力和医疗质量稳步提升,其每一个昂首前进的脚步,都传颂着一段段开拓创新、励精图治的经典佳话……

百年传承 不忘初心

在抗战迁陕81年发展历程中,医院历经数次迁建、10余次更名,但“仁心仁术尚德尚医求实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传承始终未变,“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北医院)作为有着百年传承的老字号国家队医院,迁陕80多年来,始终坚守在西北医学领域的前沿,在时代变迁和医院奋斗历程中不断得到提升,成为医院强盛不衰的精神底蕴。”李宗芳院长说。

医院源起1912年国家创办的中国第一所从事现代医学教育的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国立北京医学专科学校,创建之初就负起发展中国现代医学、用学术来和列强竞争的责任。到1937年时已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保存现代医学火种,医院先迁西安,再迁汉中,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组建起了著名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1939年独立成为国立西北医学院,担负起奠基西北现代医学、开发西北医学教育的民族使命,更竭尽全力为抗战将士疗伤,为全民族抗战事业作出了不朽贡献。医院文化不仅融入了西北联大“公诚勤朴”校训,更深深磨砺出了勇于为国担当的大医大义爱国精神。

抗战胜利,医院没有迁回北京,而是回迁西安,扎根西北,随着医院的不断壮大发展,1956年分出第一附属医院,1985年再分出附属口腔医院。如今,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发展成为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及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拥有2600张床位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医院。

仁心仁术 引领西部

善弈者谋势,先谋者胜。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西安交大如何立足西部、服务国家需求,交大二附院在面向世界医学科技前沿,加强国际合作,结合自身学科优势,促进医工、医理、医管的交叉融合的同时,持续提升医学科研水平,打造引领西部的医学发展平台,增加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在培养医学领军人才的同时,大力为西部地区和基层医疗单位培养急需的医疗人才,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医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提出遵循西安交大改革新思路,找准医院改革创新的发力点,深入各个学科一线,密集深入调研各学科发展优势和方向,创新学科建设思路、理念和措施,大力加快学科建设步伐,这犹如源头活水,助推了多项医疗创新技术,一大批创新医疗技术和研究得以快速推进,不少疑难危重患者得以成功救治,使医院始终是群众真正信赖的西北名院。

如今,交大二附院开展的多项医疗技术和研究已达国内外先进水平,如开展的3D打印技术重建脊柱脊髓功能、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嗅鞘细胞移植技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及脾脏疾病的治疗、微创巨结肠与漏斗胸诊治、胃肠动力性疾病及酸相关性疾病的诊治等达国际先进水平;开展的关节、脊柱外科的研究和手术、微创泌尿外科、各种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难治性贫血、白血病、实体肿瘤的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类疑难皮肤病诊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多种耳鼻咽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复杂胆管手术与高位胆管癌根治术等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开展的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重症肝炎、超声介入诊疗技术、各种乳腺疾病、呼吸道疾病、脑肿瘤、眼底与泪小管疾病、疑难肾病、糖尿病合并症等的治疗水平居省内先进水平,多发病、常见病的治愈效果明显高于区域水平。医院医疗服务覆盖西北各地,疑难疾病的诊治范围达全国各地。

随着医院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大批新的医疗技术还将会逐步显现,也为医院巩固和实现“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和“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奋斗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创新强院 人才兴院

创新是一个科技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创新,才有发展。西安交大二院在历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坚持改革创新,重视人才队伍培养,围绕“瞄准前沿、不断创新”的主线不动摇,为患者解难,走出了一条“以创新促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交大二附院在发展的历程中,曾拥有多位名扬中外的大师级人物,如历史上有中国现代皮肤学科奠基人蹇先器、儿科奠基人颜守民;西北现代医学的开创性人物妇产科教授王同观,耳鼻喉科教授杨其昌,内科教授陈阅明、汤泽光,外科教授万福恩,眼科教授陈学穆、潘作新等;之后有国内著名的皮肤科教授刘蔚同、刘辅仁、邓云山,眼科教授刘新民、陈庆魁,耳鼻喉科教授张迺华,儿科教授隋式棠,妇产科教授叶瑞禾、赵淑錱,口腔及颌面成形学教授章尔仓、董淑芬等,他们儒雅的学者风范、高超的学术造诣和诲人不倦的师承,为医院留下了生命至上的医德仁心,求实精研的优良学术传统。

医院人才济济,技术力量雄厚,现拥有3700余名教职员工,其中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专家达400多名,50多名专家教授享受国务院和陕西省特殊专家津贴;200名专家分别担任全国和省市级医学专业学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或常委、委员等职务,100余名专家担任着全国相关学科专业杂志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

医院数十名专家被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三秦人才”、陕西省名老中医、西安交通大学领军学者、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并拥有教育部、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创新团队。

医院支持攻关、鼓励创新,积极探索新技术新疗法,拨专款设立医院科研基金及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多年来承担了数百项国家、部、省、市级科研课题,每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十五”攻关项目、卫生部重点发展基金等科研基金数千万元支持;年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被高影响因子收录的SCI文章逐年增长。近十年著(译)高水平的学术专著30余部,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近66项,仅2017年就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医院创建承办的《中国皮肤性病学》、《中国儿童保健》和《皮肤科学通报》3种专业杂志均为国家统计源期刊和核心期刊,并被美、英、俄等多个国际知名数据库认可并收录。此外,医院还长期与国际20余个国家和地区学术界保持有密切的学术交流,建立起良好的互助协作机制。

无论是医院管理层,还是医护团队,交大二附院人种种努力背后的出发点和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深化医教研成果转化,发挥重点学科优势力量,更好服务患者”。而雄厚的人才队伍是交大二附院始终保持区域医疗中心先进水平的核心资源。

医学研一体 协同发展

八十一载砥砺拼搏,奋发图强,春华秋实,成就了交大二附院实力卓然的学科群。医院设有48个临床医技科室、研究室和6个专科病院(皮肤病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院、肿瘤病院、儿童病院、心血管病院、脑科病院),作为西北地区首个创立的国家队医院,曾奠基了西北地区多个临床医学学科,传统特色盛名遐迩,新兴专业冲刺前沿,拥有数量众多的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其中泌尿外科、皮肤病专业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重点学科;骨外科、消化内科、临床专科护理、地方病科(地方性骨病、心肌病、碘相关及甲状腺疾病)、麻醉科、皮肤科、呼吸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急诊医学科被国家卫健委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医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骨外科、普通外科、呼吸内科、耳鼻咽喉科、血液内科被陕西省卫生厅评为陕西省医学重点学科;皮肤病院、消化内科、眼科、泌尿外科、麻醉科被陕西省卫生厅评为陕西省优势医疗专科;中医肾病学科被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陕西省中医重点学科。拥有10个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数量居全省前列。

拥有国家级科研基地——生物诊断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原卫生部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陕西省胃肠动力疾病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卫计委的耳鼻咽喉疾病、消化疾病、皮肤病性病、医学超声诊断、小儿外科、急诊医学科、手术室等7个省专科诊疗质量控制中心、陕西省防盲指导小组办公室等机构也由交大二附院领衔支撑。

高质量创新性教学科研保障医疗高水平发展,医院首创西北高等临床医学教育,81年来培养的上万名高级医学人才遍布于全国及世界各地。现为教育部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设有15个临床学科系,承担着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多个层次的教学培养任务。承担国家卫健委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编修任务,获得数十项国家、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现代教育技术成果奖。还承担着陕西省全科医师培训工作及各专业国家继续教育项目,负责省内外各类医师的进修学习任务。

大医大义 履行担当

医院自创立之日,就把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定为立院根本,始终坚持履行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把社会责任定为义不容辞的天职,无论抗战时期的保护和复兴中国医学科学、救治抗战将士,还是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随军征战救治解放军和志愿军伤员、培训部队医务人员,还是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培训大批医疗卫生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上山下乡巡回医疗、医疗扶贫、援助基层,或远赴非洲、美洲配合国家外交医疗援助,尤其在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抢险和突发事件发生时,如地震、洪涝水灾、闪爆、车祸、中毒、群体伤害以及“非典”肆虐发生时,都毫不畏惧的组织抢险医疗队、派出医护专家权威指导,战斗在第一线。以及时的响应、突出的成绩和优异的表现受到国家卫健委,陕西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厅等各级政府及领导的高度肯定,作为省慈善协会理事单位,由于该单位积极参与支持慈善事业,被评为2011年度省慈善先进集体。彰显出二附院人医者仁心的高度社会责任心、大义情怀和使命感。

“用健康托起小康,协管基层医院,解决基层百姓看病难,是三级医院尤其是大型三甲医院的职责。不管医院的工作有多忙,我们都没有放松对这项工作的重视。”李宗芳院长说。

交大二附院近年来对横山、蓝田有效的对口帮扶,受到省政府的表彰,尤其最近对平利县扶贫工作中,医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扶贫点的贫困户纳入交大二附院与县、镇中心卫生院共建的“三级诊疗帮扶体系”中。患者既享受到了三甲医院的高水平诊疗服务,又享受到基层医院较高的农合报销比例,同时,交大二附院不收取专家出诊费,而将这部分费用补贴给贫困患者,使贫困患者多重受益。

近年来,交大二附院积极响应国家医改政策,践行优质资源下沉,已经与黄陵县、鄠邑区、耀州区、华阴市、府谷县等107家县级医院建立医联体、协作体或进行医院托管,基本覆盖全省各市及邻省部分市县。这种以切实行动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举措,实现了将国家医改和政府民生工程落到实处,使百姓得实惠、县域医疗机构得到发展的多赢局面。

“仁心仁术 尚德尚医 求实奉献 开拓创新”的医院文化传承以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全程优质服务,交大二附院得到百姓的高度认可,多次受到国家和上级表彰。两次获国家多部委命名的“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陕西省文明单位标兵”“西安市文明单位”及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称号,护理团队连续两年荣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及“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先进医院”等荣誉称号。医院多名医护人员还先后获得国际“南丁格尔”奖、国家“五一劳动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先进教师、全国及省白求恩精神奖、优秀护士,全国护理系统巾帼英雄建功立业标兵,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优秀护士等奖励和称号。

荣誉是继续前行的动力,发展和服务是永恒的目标,围绕建设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战略目标,交大二附院在院长李宗芳的带领下,一如既往地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管理为基石、以质量为根本、以教学为督导、以科技为依托、以发展为硬道理,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规范管理、狠抓落实、强化内涵”为重点,追赶超越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带领全院教职员工奋力进取,着力打造一个百姓放心、国家满意、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

 

上一篇:【求是网】李永胜: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下一篇:宏观政策评价报告2019

© 2015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互联网备案号:陕ICP备07500839号